
近日,36氪研究院發布《2021年中國醫療AI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指出,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大量優質的數據資源促進算法模型的持續優化;大規模醫療領域數據的積累與共享,將推動醫療投入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優化,也將推動人工智能(AI)算法模型適用的病種、部位、診療流程進一步擴大。
數據驅動提升輔助醫療水平
《報告》認為,醫療AI是指將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AI技術應用于醫療領域中。近年來,隨著AI技術的加速成熟,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為疾病檢測、診斷及治療模式帶來深刻變革,也為提升居民健康質量提供新方式。
作為AI技術的行業應用,尤其是隨著醫療領域數據的開放共享,醫療AI成為硬科技創業的新賽道。在國內,數坤科技、推想科技、安德醫智等創業企業,成為該領域的翹楚。
“數坤科技以心腦血管為切入點,構建了‘數字醫生’的一站式產品矩陣。”數坤科技聯合創始人馬春娥介紹,數坤科技的專有AI技術平臺,能夠基于有限的數據資源實現模型在不同影像模式中的高效率轉移應用,為產品組合的持續擴展奠定堅實基礎。
成立于2017年的數坤科技,致力于提供覆蓋多個疾病領域與多診療流程的AI醫學影像解決方案。截至2021年底,數坤科技構建起覆蓋心、腦、胸、腹、肌骨5個關鍵治療領域,涵蓋篩查、診斷、治療流程的“數字醫生”產品矩陣。
推想科技公司的醫療核心產品——肺部輔助篩查產品(InferRead CT Lung),依托深度學習技術,可輔助醫生進行肺結節檢測、療效評估,目前已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
“我們運用大量高質量臨床數據對算法進行訓練,不斷提高肺部輔助篩查產品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推想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寬表示,依托深度學習技術積累,推想科技打造了覆蓋多疾病、滿足各階段臨床需求的豐富產品管線,推進AI技術與醫療場景深度融合。
《報告》指出,目前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醫學影像、臨床輔助決策、精準醫療、健康管理、醫療信息化、藥物研發以及醫療機器人等,以助力降本增效、提升診療水平、改善患者體驗、降低患病風險等為核心目的,全面賦能院前、院中、院后各個環節。
技術突破提供創新動力
當前,AI技術發展迎來第三次浪潮,理論和技術均取得長足進步,語音識別等感知智能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機器學習等認知智能技術開始獲得廣泛應用。
與此同時,AI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的融合不斷加深,以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為代表的AI子技術已廣泛滲透于醫學影像、精準醫療、健康管理、醫療信息化、藥物研發、醫療機器人等多樣化場景中,成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驅動力。
《報告》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突破,我國AI科研產出水平位居全球前列,為醫療AI行業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創新動力。
根據《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數據,近十年,中國AI專利申請量多達3.9萬余件,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總量的74.7%,是排名第二的美國專利申請量的8.2倍;同時,在自然語言處理、芯片技術、機器學習、信息檢索與挖掘等10多個AI子領域,中國的科研產出水平都緊隨美國之后,居世界前列。
《報告》指出,未來隨著我國醫療AI復合型人才相對稀缺等短板的補足,AI技術與醫療領域的融合將進一步加深,賦能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1—2022年度智源人工智能前沿報告》也顯示,推想科技、數坤科技等幾家頭部公司已經站穩了醫療AI的細分市場;而隨著5G通信的鋪開,以前受時延限制的AI+手術機器人開始引領潮頭;超大規模算力、腦機接口等技術的發展,也讓AI+藥物研發成為熱門方向,AI+腦科學也成為醫療、科研等場景的新熱點。
場景開放助力醫療AI多點開花
醫療與AI的融合,為醫療領域創新發展帶來新機遇。
“我們相信,AI等新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打破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局面,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從而為中國乃至世界建設智慧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貢獻力量。”陳寬說。
但醫療AI的快速發展,更多還是得益于醫療場景的開放。《報告》指出,醫療AI以助力降本增效、提升診療水平等為核心目的,正在全面賦能院前、院中、院后各個環節。“AI技術全面滲透醫療行業各場景,醫療AI多點開花。”
其中,AI醫學影像率先實現商業化,資本集聚度高,有望在未來10年迎來高速增長;AI藥物研發、醫療信息化亦在一級市場受到廣泛關注,發展前景廣闊。
“無論是醫療手段,還是醫院管理,智慧或者數字化技術都能發揮特別大的作用。”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鷹表示。
《報告》指出,近年來政策驅動作用明顯,醫療AI三類證審批加速,行業邁入商業化階段。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等頒布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廣AI技術在醫療各細分領域的應用。
據了解,2020年1月,第一張醫療AI產品三類證落地頒發。截至2021年11月末,已有超20款醫療AI產品獲批NMPA三類證,科亞方舟、推想醫療、數坤科技等企業相繼遞交招股書,醫渡科技、鷹瞳科技成功登陸港交所,醫療AI行業商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但是,隨著我國數據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個人與系統并重的隱私保護機制的建立,如何保障數據安全與合規成為醫療AI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違法違規使用數據的企業將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
因此,“數據隱私與安全保護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規范化應用;在此背景下,具備合規數據資源的醫療AI企業將占據發展先機。”《報告》指出。
《報告》認為,未來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醫療AI產品將實現多元化發展,頭部企業通過與頂級科研資源、醫療機構合作,在保障數據安全與合規的基礎上,使用大量優質數據對算法模型進行持續打磨,推動產品的橫向擴展和縱向延伸。覆蓋多部位、多病種、多模態的診療一體化解決方案將成為醫療AI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記者 鄭金武)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