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進行核酸檢測數據分析,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為快速提升上海核酸檢測能力,多地紛紛馳援,各區多個氣膜實驗室紛紛建成并相繼投入使用,可以快速參與“抗疫斗爭”,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助力疫情防控。
河南來援建的2個氣膜實驗室已安置在上海市青浦區,將于4月8日投入運轉。實驗室占地面積 1600平方米,可滿足260人團隊運營,啟用后,按10:1混采的方式,每日可完成核酸檢測量超 110萬人份。
在青浦區盈港東路MAX體育公園內,安置于兩個室內場館的2個氣膜實驗室基本已完成搭建。據悉,該氣膜實驗室是由河南省援建的,搭建設備于4月4日上午陸續抵達青浦,經過幾天的設備安裝、調試、臨檢等流程,8日將進入正式運轉狀態。
位于嘉定的上海鳳凰實驗室核酸檢測設計通量為每24小時10萬管。4月5日8點起,湖南省援滬醫療隊正式獨立接管部分檢測區域,按照33人一組,分成3個小組,每12小時輪轉一班,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每個小組中,有8人負責樣本前處理,2人負責試劑配制,20人負責核酸提取,3人負責核酸樣本擴增,每日可獨立完成檢測5萬管。作為上海最早展開檢測的硬氣膜方艙檢測實驗室,當時PCR檢測設備、儀器耗材都非常緊缺的情況下,調配各種資源,快速處置,實現了在2天之內建成投用。
此外,近期該實驗室還擴充了檢測通量,調集了2臺移動車載方艙實驗室,這兩臺設備的日檢測通量在1.2萬管左右,將進一步提升檢測能力。
(總臺記者 王一喆 素材來源:青浦區融媒 嘉定區融媒)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