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開展代表委員聯絡工作,讓他們更加深入了解檢察工作成效。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充分發揮各自特點和優勢,圍繞檢察工作、網絡直播、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建言獻策,心系群眾,敢擔當、善作為,不辜負人民和時代的重托。
●楊元忠、王欣會、歐陽華、張紹勇代表:
真找問題、找真問題推動解決問題
楊元忠代表
王欣會代表
歐陽華代表
張紹勇代表
與現實版巡回檢察組“同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2021年,最高檢組成七個巡回檢察組對七所監獄開展跨省交叉巡回檢察,邀請全國人大代表現場“沉浸式監督”。
回憶這段特別的體驗,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元忠意猶未盡,“不過癮,下次再參加,我申請‘加時’。深入其中,監督方能更精準。”
而從更高視角、更深層次了解巡回檢察制度之后,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星之路自閉癥兒童康復中心校長王欣會也對巡回檢察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她深感巡回檢察制度必要且意義重大。
自誕生之初,監獄巡回檢察就從未停止過“升級”的腳步。從2018年在山西等12個省份開始試點,到新修訂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確立對監管場所實行“派駐+巡回”的檢察方式,再到2019年7月在全國全面推開,又到2021年12月8日最高檢印發《人民檢察院巡回檢察工作規定》,監獄巡回檢察逐漸加深對巡回檢察運行規律、開展方式、成果運用等方面的探索,已經由初期的點狀、平面摸索發展到目前的系統、立體推進,尤其是跨區域交叉巡回檢察方式的運用,把巡回檢察工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沉浸式監督”后,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用“破”與“立”來總結——跨省監獄交叉巡回檢察打破地域限制,打破省級檢察院之間、市級檢察院與刑事執行檢察派出院之間的界限,破解了地域限制中不敢監督、不愿監督難題,此為“破”;跨省監獄交叉巡回檢察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統一尺度和標準,圍繞巡回檢察的目標,促進巡回檢察的公平、公正,此為“立”。
數據顯示,2021年,跨省監獄交叉巡回檢察共發現檢察履職方面問題152個、監獄監管執法方面問題313個和一批案件線索。
“真找問題”“找真問題”“推動真解決問題”是代表們對巡回檢察制度最真切的感受。“最重要的是,當地檢察機關不直接參與,全部由最高檢統一領導、指揮、組建、調整調配業務能力過硬的隊伍和相關技術資源,領導帶頭參與工作,靠前指揮,從全局進行把控,效果特別好。”楊元忠表示。
“集中專業優秀辦案力量,集中統一司法辦案標準,集中統一培訓,集中研究專業問題等,有利于準確適用法律,提高巡回檢察辦案的專業化水平,監督的權威也就顯現出來了。”歐陽華表示。
2021年底,為了進一步提升跨省交叉巡回檢察的質效,最高檢開展2021年跨省交叉巡回檢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對巡回檢察發現問題的整改以及相關案件線索查辦情況等進行專項檢察,做好2021年跨省監獄交叉巡回檢察的“后半篇文章”。
“態度認真、重視程度高、覆蓋面廣,讓巡回檢察具備實效性和實際意義,后續也能夠持續發力。”王欣會說,“我相信巡回檢察能夠進一步提高監獄管理水平,規范監獄管理活動,與監獄部門形成合力,更好保障服刑人員基本權利,共同將其改造成合格守法公民。”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冶建工集團混凝土工程分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科員張紹勇看來,通過開展巡回檢察,違法違規“減假暫”問題得到清查,監督理念得到更進一步升華,監獄的刑罰執行和監管執法水平進一步提高,保證了國家法律在刑罰執行活動中的統一正確實施。
“希望巡回檢察從注重發現和提出問題向注重發現、提出和推動有效解決問題并重轉變;從注重對外監督向注重對外監督與自我監督并重轉變,進一步提高工作質效。”歐陽華對巡回檢察工作寄予更高期待。(于瀟 單鴿/文)
●王學坤、張頤武委員,李君、肖勝方代表:
治療“直播病”,還需“猛藥”
王學坤委員
張頤武委員
李君代表
肖勝方代表
網絡直播的異軍突起符合互聯網發展潮流,但要進行嚴格規范管理和正確的引導,才能保證其健康綠色發展。多位代表委員對此發表看法。
“目前網絡直播中的問題,首先要屬直播內容侵犯網民的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等人格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學坤表示,直播攝像頭可以說是無所不在,對“被直播”的人來說,沒有人詢問他是否愿意向他人公開隱私、公開的范圍和程度。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表示,網絡直播亂象頻發,還包括網絡行乞、數據造假、內容低俗等。更令人擔憂的是,直播“打賞”機制容易讓未成年人誤入歧途。
亂象頻發的原因,代表委員們認為,一是由于網絡直播隨意性強,對實時性的直播很難實施監管,二是網絡直播中侵權行為違法成本低,沒有產生足夠的震懾力。
對此,李君建議,要完善網絡直播法律法規建設,強化監管力度,盡快出臺審查制度標準,對審查、舉報屬實的網絡直播和主播實行封殺機制并施以經濟處罰甚至是行政處罰,增加其違法違規成本。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則表示,對網絡直播行業正本清源,使其始終保持在良性發展的軌道上,最終要靠監管部門與直播平臺的良性有機結合。他建議發揮行業自律功能,成立互聯網協會網絡直播分會或者網絡直播協會,同時建立專門的網絡直播監管平臺。
“還應加強網絡直播平臺的合規建設,通過人工智能等方式,對圖片、文字、語音等進行識別,過濾違法信息。同時設置舉報和投訴網站,有效處置和防范風險。”王學坤建議,司法機關要加大打擊力度。針對在網絡直播中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涉及公共利益的,檢察機關應提起公益訴訟。同時,檢察機關要利用典型案例加強法治教育,提高監護人法律意識,從源頭斬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黑手”。
“網絡直播還要加強官方的正能量引導,對于相關正能量的直播和主播賬號給予流量扶持。”李君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也有相似看法,他鼓勵各領域專家、學者在網絡直播、短視頻平臺開展科普,同時設置知識科普、傳統文化傳播專項,提升社會、公眾對相關議題的重視,允許、支持科教文藝工作者利用短視頻及直播平臺合理創收,激勵優質內容。(劉亞/文)
●羅金仁、楊晶代表:
探索數字化非羈押監管降低訴前羈押率
羅金仁代表
楊晶代表
最高檢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指出,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專項活動,對捕后可不繼續羈押的,依法建議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5.6萬人,訴前羈押率從2018年的54.9%降至2021年的42.7%。
“前不久,最高檢決定將自2021年7月1日部署開展為期半年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專項活動,延至2022年12月31日。案件范圍由三類重點案件拓展為全部在辦羈押案件。這項舉措很值得肯定。”在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國家農業部農藥研制與施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羅金仁看來,合理減少逮捕羈押,擴大非羈押強制措施的適用是順應當前刑事司法現狀和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
司法實踐中,對非羈押人員進行有效監管是一個難題。如何融合運用數字技術提升對非羈押人員的監管效能,各地檢察機關在積極探索。
羅金仁告訴記者,廣西北海市檢察院基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提出使用微信小程序“北海智慧監管”實現對非羈押人員監管的設想,得到北海市公安局的積極響應。“小程序具有實時軌跡查詢、人臉動態識別、未按時打卡和脫離管理提醒等功能,涵蓋電子手環、非羈押碼等功能,功能全面、實用性強。工作人員通過手機能隨時掌握非羈押人員的實時情況,小程序還可以起到對非羈押人員違反監管規定固定證據的作用。”
檢察機關依據公安機關移送的社會危險性相關證據,加強對犯罪嫌疑人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對沒有逮捕必要的堅決不批準逮捕,切實降低訴前羈押率。在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政協常委楊晶看來,積極探索運用數字化手段加強對非羈押人員的監管,是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一個縮影。
“隨著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深入實施,特別是少捕慎訴慎押上升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刑事司法政策,如何將制度和政策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考驗著辦案人員的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和檢察智慧。”楊晶表示,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不斷夯實完善機制。數字化非羈押監管具有隱蔽性,能有效減輕非羈押人員的心理壓力,確保其在非羈押期間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充分體現出對被監管人人格權的保護,符合司法文明的進步方向。(史兆琨/文)
●陳仲南、黃炳峰、裴春亮、馬豹子代表:
為老有所養提供精準法治服務
陳仲南代表
黃炳峰代表
裴春亮代表
馬豹子代表
“在老齡化的時代背景下,部分年紀較大的農民工回流,在當地農村長期居住養老。如何保障這些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我一直關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農業農村局三級推廣研究員、植保植檢站站長陳仲南指出,現在的農村養老大多采用居家養老和集中養老相結合的方式。
“據我了解,大部分老人不接受去鄉村養老院集中養老。其一,一些鄉村養老院基礎設施不達標,服務保障不到位;其二,一些老人存在去養老院就是‘兒女不孝順、沒人養’的傳統思想。”他建議提高農村養老補助標準、完善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傳播與時俱進的養老理念等等。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瑤族自治縣委書記黃炳峰認為,提高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首先要提高村民參保檔次,提升養老金的發放標準。同時要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謀劃鄉村產業,建設鄉村產業園區,搭建鄉村就業平臺,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就業與照顧老人的“雙贏”。“我們裴寨村大力發展產業,擴建裴寨社區商業街、建設服裝產業園、發展紅薯產業、創辦跨境電商,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家鄉的鄉村就業已經紅紅火火。
采訪中,農村老人的權益保障也是很多代表關心的話題。“農村老人普遍文化程度低,主動維權意識差,網絡詐騙、非法組織等讓他們防不勝防。”裴春亮說,這需要各級司法部門送法到基層、到農村,用法治手段保障農村老人的各項權益。
“要通過法治宣傳,營造良好的尊老敬老愛老的氛圍。”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黨支部書記馬豹子建議,建立為老年人提供優先、及時、便利、高效法律服務的制度,對特殊人群要主動上門服務。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路上,我們注重依法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特別是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村留守老人的各項權益。”黃炳峰說,檢察機關對農村養老院不符合標準的普遍問題發起公益訴訟、對不贍養老人的子女支持起訴都是依法治村、用法治力量保障老人合法權益的生動實踐。他所在的巴馬瑤族自治縣,當地檢察機關設立“夕陽紅”老年保護中心,通過優化涉老專業化辦案模式,在司法保障、打擊懲處、犯罪預防、綜合治理等領域多管齊下,從權益保障、心理關懷到司法救助等方面為老年人提供全面精準高效的司法服務,贏得良好的社會效果。(鄭智/文)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