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廈門2月6日電(記者張仁平 通訊員蔣藝超)“‘1+X’司法救助體系,給因案致貧、因案返貧者注入更多力量,更好地紓解人民群眾急難愁盼。”這句話來自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檢察院創新多元救助的一個案例,日前,該案例被收入福建省檢察院編印的《媒眼觀檢察》2021年福建檢察100個精彩瞬間一書中。
這個瞬間,定格在申請救助人才讓扎某接過救助金的那一刻,而才讓扎某感受到的司法溫度和檢察溫情卻是持久的。他說,是司法救助、檢察關懷讓他有機會重見光明、有機會再就業。他希望,在新的一年,一家人的日子會更好。
才讓扎某是一名到廈門打工的青海省藏族青年,在一起糾紛中被人捅傷眼部。那時,他家還未脫貧,他的打工收入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第一次手術后,花光所有積蓄的才讓扎某感到絕望——后續的手術還要一大筆費用,但犯罪嫌疑人沒有支付能力。如果得不到治療,他就瞎了,這輩子就完了。
湖里區檢察院受理審查了這起故意傷害案,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半個月后,才讓扎某拿到了2萬元救助金。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檢察官了解到,根據才讓扎某的傷情和家境,他還可以申請社會治安綜合保險金。在檢察官的協助下,6萬元的保險金很快轉到了才讓扎某的手里。拿著這筆錢,才讓扎某在廈門做了四次手術,安裝了假眼,也保住了右眼。
“救助申請人往往面臨著現實的、緊迫的困難。”辦案檢察官介紹,為了最短時間內做到案清事明,幫助當事人解決最迫切的操心事,湖里區檢察院舉一反三,對近年來辦理的司法救助案進行系統梳理,總結提煉出“一個框架、兩種力量、三個審查、四助一體”工作機制,讓救助發揮最大的效用。
一個框架,即制定《國家司法救助實施細則》,明確司法救助的工作原則、適用條件、啟動程序、配套措施等,保障救助工作規范有序。兩種力量是內部辦案部門互通信息,線索快速流轉,對外,主動協調政法、財政等部門給予支持,形成內外合力。同時,實行“專人定期排查線索、調查核實信息、評估信訪風險”,以“一次救助、持續關注”,探索建立“資金救助、法律援助、心理輔助、社會救助”多元救助方式,助力救貧幫困“解民憂”。
檢察官解釋說,占半數的司法救助案件是在審查起訴階段排查中發現的。定期主動排查線索,就是因一些當事人不了解司法救助政策和適用條件的情況而展開。重點就故意殺人、故意傷害、交通肇事、詐騙等易造成當事人重大人身傷害、經濟損失的案件進行逐案審查,分析排查出有救助可能的案件,并及時告知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的權利,保障合法權益。
據統計,2021年,該院為6名困難當事人申請了32萬元司法救助金。該院檢察官還以電話、入戶等方式跟蹤回訪,關注被救助人生活情況及精神狀態,并根據需要協調相關部門及社會力量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才讓扎某告訴檢察官,做完眼部手術后,他就會回到家鄉的一個牧場上班,在家門口就業。在廈門的經歷,檢察院對他的幫助,讓他感受到了漢藏民族兄弟一家親。
“‘1+X’司法救助體系的形成緣自一次常規履職,是檢察機關落實民族政策的典型案例,又催生出一項高質效可遵循的工作機制,以期達到三個效果的統一。”湖里區檢察院檢察長李才利說,案例所蘊含的意義與啟示在于,高質量辦案必須求極致。這也是該院多年來“奉法為民、至于至善”所追求的目標。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