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2日,#男子為上清華復讀13年拒多所名校#登上微博熱搜。主人公唐尚珺生活在廣西農村,今年34歲。從2009年開始,他共參加了14次高考,期間他放棄了吉林大學、重慶大學等院校。2016年,他曾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但為了自己的清華夢,再次踏上復讀之路。2021年,導演何漢立跟蹤拍攝三年,記錄了唐尚珺百折不撓的求學故事,推出紀錄片《高十》引發了媒體和網友的討論。
今年,他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他在微博中稱“這只是一種選擇”,對于他的這份“選擇”,有的網友認為他錯過了在社會中奮斗的最好年齡,“本科畢業38歲,就是清華畢業也不好找工作了”;有的網友認為他這樣的執念只是“逃避社會責任罷了”;也有網友認為這也許不是執著,只是高考的“生意經”;還有網友認為這是唐尚珺自己的個人選擇,呼吁公眾“不要干預”。
回看這13年,唐尚珺的“清華夢”也許是盲目的,之所以這樣說,一方面因為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考上清華以后他的人生打算和職業追求,他并沒有考慮。對他來說,上清華已經成為執念,而對于如何利用高校的資源,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都非常模糊;另一方面,復讀機構給予的高額獎金或許也強化了他復讀的“盲目”。唐尚珺因被上海交大醫學院護理學院錄取,就獲得了8萬獎勵,在復讀期間,還有每月2000元的補助。這對于一個寒門考生來說,無疑是具有較大吸引力的。
不論是“復讀產業”的助推,還是“名校情結”,唐尚珺13年的復讀之旅好似忽略了,“名校”只是人生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進入高等學府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多元的知識,能夠為青年學子開拓視野,引領他們各自的職業選擇,懷揣著對名校的向往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名校情節”僅僅是單純的復讀和考試,而缺失對未來的理智認知,無疑得不償失。
不論唐尚珺今年選擇是否就讀上海交通大學,我們都尊重唐尚珺的個人選擇,但也期待著,更多弱冠之年的年輕人,可以認真地規劃職業和生活的未來,在更廣闊的人生路上實現個人的價值。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