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3日)文昌航天發射場已經對火箭完成了煤油的加注,今天將進行液氫液氧的加注。這也意味著問天實驗艙進入真正的“問天倒計時”。
(資料圖)
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最年輕的航天發射場,而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廖國瑞也是一名85后年輕航天人。
這樣一座年輕的發射場和正值青春的航天人又會碰撞出怎樣的故事呢?
問天實驗艙任務發射場系統01指揮員 廖國瑞:我把01指揮員比作交響樂團的指揮員。
廖國瑞:01指揮員,他下面一共有21個分系統,需要你去讓他們像一個有機的整體結合在一塊。
廖國瑞:本次任務是我第二次擔任01指揮員,對我來說,感覺到最大的一個,就是一個“變”字,因為我們是首次大推力液體低溫運載火箭的零窗口發射。
廖國瑞:像我們一般的發射任務,它都有一個比較長的發射窗口,有半個小時的,也有兩個小時的,零窗口通俗地講就是,假設我的發射窗口是20時00分00秒,我就必須在20時00分00秒按下點火按鈕。
總臺央視記者 楊弘楊:一般點火是用哪個手指?
問天實驗艙任務發射場系統01指揮員 廖國瑞:拇指點火。
記者:就是按下去。
廖國瑞:對,就是按下去。我們有個仿真的系統,跟這是1比1的,我們在訓練的地方,就是按下去有反饋,就是真點火了,它會反饋回來,在不斷地演練流程,模擬這個真實點火的場景。
廖國瑞:長五火箭是一款大推力的液體運載火箭,它的點火時序是我們國家整個液體運載火箭當中最復雜的點火程序,進入了10分鐘,有很多發動機的動作要做,有很多控制系統的動作要做,每一個節點都要按時完成,不然有可能會超出發射窗口。這個時候我覺得對于我來說是最緊張的時刻。
廖國瑞:比如說到了9分鐘,我應該要聽到什么?到了7分半,我應該要聽到什么?5分鐘、3分鐘、1分鐘,我應該聽到什么,我應該下什么口令,很密集。它有很多動作要在我們既定的時間內完成它的嵌套,它的環環相扣。
廖國瑞:其實我覺得緊張也好,壓力也好,在那個時刻不會想太多,而且你也沒有時間想太多。
廖國瑞:長五首飛,其實我們當時發射也是一波六折,我當時的崗位是控制系統,發控臺的操作手,就是按點火按鈕的那個人。當時因為控制系統出現了故障,我們迅速處理,迅速判斷。到10秒倒計時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沒有來,這個信號沒有來,我們不能點火,后面這個重要的信號來了,整個過程也是驚心動魄,可以說是中國航天史60年沒有之一。
記者:你是哪一年的?
廖國瑞:1985年。
記者:那非常年輕。同事也比較年輕。
廖國瑞:對,都很年輕,他們都很年輕的,所以我說我們事業正青春。
廖國瑞:這幾十天的過程當中,我們都陪伴它一起。剛開始我們有一部分人是從天津陪伴它走到了這里,然后又從總裝廠房到了發射工位。在整個過程當中,我是覺得我們對它是產生了濃厚的感情,雖然有不舍,但是它承載著我們所有航天人的夢想,奔赴太空。
廖國瑞:十年磨一“箭”,事在必成。
總臺央視記者 楊弘楊:今天去送別,對你來說,是有一個特別的儀式嗎?
廖國瑞:對,我主要是上去,因為它馬上就要點火發射了,我上去在每一個平臺上,都再看一看我們的狀態,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就是因為它馬上要離開,去跟它道別。
記者:什么樣的心情道別?
廖國瑞:就是又不舍,但是又希望它去,就是這種矛盾的心情。
記者:舍不得又希望它走好。
廖國瑞:對,是。
記者:你上去會跟它會說什么話?
廖國瑞:就稍微說說,就是去吧,希望你高飛遠航。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