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7日表示,不能接受俄烏在戰場上形成僵局,完全恢復烏主權是終極目標。同一天,俄方宣布,距離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只差3%。
這是一段北頓涅茨克戰斗現場畫面:視頻以第一視角記錄了俄軍特種部隊與烏軍交火的場面。
從6月3日開始,烏軍在北頓涅茨克發起反攻。隨后的幾天,戰況不斷反轉:先是烏軍捷報頻傳,一度控制該市超過一半的區域;6日開始,烏軍形勢又迅速惡化,再次退回到城市西部的工業區內,俄軍重新占據上風。
北頓涅茨克一戰,俄烏雙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烏軍隊伍中甚至出現了不少外國雇傭兵的身影。
美媒記者:目前在這一地區作戰的外國雇傭兵,來自澳大利亞、巴西、格魯吉亞,還有一些其他的國家,比如法國,他們一直在努力抵抗俄軍,一直在幫助烏克蘭,聽見這里戰斗爆發的聲音了嗎?這就是北頓涅茨克,快躲起來!
烏克蘭官員7日表示,烏軍守住目前的防線面臨極大的困難,俄軍仍未完全控制北頓涅茨克全市,戰況每個小時都有變化。
同一天,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宣布,整個盧甘斯克97%的地區處于俄軍掌控之下,剩下3%包括北頓涅茨克部分市區、利西昌斯克市全境及其周邊地區——這也是目前交戰最為激烈的區域。俄新社在波帕斯納亞采訪盧甘斯克武裝人員時,遭遇了這樣一幕:
盧甘斯克武裝士兵:小組人員就在火炮旁邊,我們運氣好,因為……各位快去掩體!
為了徹底孤立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俄軍空地結合,對利西昌斯克西南方向,烏軍唯一的補給線反復進行火力打擊。
俄軍空降兵的一個小分隊,正在巴赫穆特到利西昌斯克的高速公路沿線作戰。
俄媒表示,這條公路具有戰略意義,因此烏軍的抵抗顯示出了“寸土不讓”的氣勢。
俄羅斯《消息報》記者:現在我們在距離巴赫穆特-利西昌斯克高速公路某個路段不遠的位置,這里已經進行了一個星期的激烈爭奪戰,俄軍正在逐漸靠近路基,一旦將其成功控制,現在身處利西昌斯克的烏軍部隊,將與其他地方的大部隊完全隔絕。
烏軍動用了多管火箭炮,俄媒記者與炮彈“擦肩而過”。
記者跑進一處掩體后,烏軍的火箭炮打擊也沒有停下,直到俄軍的自行火炮做出回擊,烏方的炮火才沉寂了下來。
俄軍和盧甘斯克武裝地面部隊還從東南方向進一步收緊對利西昌斯克的包圍圈。
有烏方官員對美國媒體透露,在頓巴斯部分地區,俄烏兩軍的人數達到7:1。6日晚,俄羅斯車臣共和國領導人卡德羅夫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新一批志愿者從格羅茲尼機場出發,前往頓巴斯地區。出發前,他們接受了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培訓。
據介紹,這批志愿者來自車臣及俄羅斯其他地方,不少人都有在軍隊服役或在執法機構工作的經歷,訓練時長從10天到數周不等。抵達頓巴斯后,他們將被編入正作戰的車臣特種部隊。
與俄軍在盧甘斯克激戰的同時,烏軍還在南部的赫爾松方向發起了反攻。
西方媒體分析,烏軍現階段在南部的反攻只是戰術性的,尚不能在戰略上左右全局。
英國天空新聞臺分析師 邁克爾·克拉克:俄軍對于北頓涅茨克這個地方非常執著,他們將全部兵力都集中到了這里,這就是為什么他們減少了部署在北部哈爾科夫周邊,以及在南部梅利托波爾,甚至赫爾松的兵力,而烏軍能夠在北部和南部取得進展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通過北頓涅茨克的激烈交戰鉗制住了俄軍。
現場視頻:俄軍發射精確制導炮彈
俄羅斯國防部7日公布了一段使用“姆斯塔-S”型152毫米口徑自行榴彈炮發射“克拉斯諾波爾”高精度制導炮彈的視頻。
在收到無人機操提供的坐標后,幾分鐘即可完成從進入戰斗位置、裝彈到瞄準的全過程。
“克拉斯諾波爾”炮彈采用激光制導,打擊精度大幅提升,因此可以像導彈一樣對坦克這樣的戰術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打擊。
隨著戰事的長期化,俄軍的火力打擊手段越來越多樣化。網絡視頻顯示,俄軍在赫爾松和尼古拉耶夫等方向動用了TOS-1A多管火箭炮——TOS-1A是TOS-1火箭炮的升級版,射程更遠,彈道計算系統也更為先進。該系列武器以T-72系列主戰坦克為基礎,可發射溫壓火箭彈:先將易燃液體散布在空氣中,然后瞬間產生強大火焰,因此也有“噴火坦克”之稱。
另一方面,西方援助的北約標準火炮也陸續到位。在頓巴斯前線,法國媒體拍攝下了凱撒自行火炮齊射的現場。
“凱撒”是法國現役主力火炮,每分鐘可發射6發炮彈,射程可達40公里。由于采用了全自動化系統,前期的培訓也相對更為復雜——烏軍士兵透露,他們此前被派往法國接受了數周的集中訓練。
烏軍方還證實,挪威援助的M109A3自行火炮也已投入戰場。
數據顯示,目前西方批準向烏克蘭提供的北約制式火炮已經超過200套。但據《基輔獨立報》報道,烏軍火炮數量仍嚴重落后,俄軍近期在頓巴斯地區取得進展,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火力優勢 ——以北頓涅茨克為例,當地俄軍配備的火炮數量是烏軍的10倍。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7日說,正是裝備上的劣勢導致烏軍無法向前推進。他還警告,烏克蘭將承受更多損失。
烏克蘭總統 澤連斯基:我想大家也都明白,想要在戰場上取得進展,需要比現在多至少十倍的軍事裝備,以及多至少十倍的士兵。盡管我們斗志很高,但裝備太少,所以我們無法強勢向前推進。
這是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戰地記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視頻,展示俄軍夜間在伊久姆方向突襲的現場。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在烏東部地區,俄軍更頻繁地發起夜間攻勢,既有特種部隊的突擊,也有火炮等重武器打擊。有烏克蘭議員透露,這場戰事正徹底地朝著全天候不間斷的方向發展。
俄烏戰事不僅沒有快速收場,戰場空間還在不斷擴大。據美聯社報道,在烏東部,電子戰已經成為左右戰局的重要因素:由于距離俄本土更近,運輸線更短,俄軍可以將電子戰裝備部署到更接近前線的地方。有西方專家分析,俄軍每個營級戰斗群都可能下轄一個電子戰單位。
烏克蘭官員表示,自2015年以來,烏軍的電子戰能力有了根本性提高。烏方使用加密的美國和土耳其通信設備,以獲得戰術優勢。
此外,戰事長期化,也考驗著雙方的后勤保障體系。
這里是俄軍在前線設立的一處裝備維修站:自特別行動開始以來,這個修理站修復了數百臺坦克并讓它們重新歸隊。技術人員全天待命,每一件裝備通常有三名技術人員負責維修。
俄國防部7日還發布了野戰廚房的最新視頻,俄中部軍區的后勤保障專家正在為執行戰斗任務的官兵制作熱食和新鮮面包。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