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附近的一間老舊民居內,張清熟練地打開消毒柜,把碗筷放進去,繼而轉身處理食材。案板上擺著清一色的低脂高蛋白飲食:小里脊肉、去掉雞皮的雞腿、沒有蛋黃的雞蛋……作為一名中年男性,張清如此費心準備食材,是因為這飯是給正在醫院里做化療的10歲女兒小衣衣準備的。
從1月18日來到齊魯醫院治療,至今已經將近2個月了。“因為孩子的白血病對飲食要求很高,來這里看病的這段時間,我們都讓孩子吃了2次小肋排了。”燃氣灶上沸著的鍋里飄出層層熱氣,無聲驅趕著料峭的早春。
張清稍稍抬起頭向窗外望去,不遠處便是齊魯醫院。他的妻女在那里等著他。
躺在病床的衣衣,已經剃成了小光頭
時間回溯到今年的1月18日,大寒節氣的前兩天,衣衣家感受到了徹骨的寒意。
正在學校讀4年級的10歲女孩衣衣突然出現低燒、頭暈,衣衣媽帶她前往商河當地的醫院就診。原本以為,例行的血常規檢查并不會有什么問題,直到結果報告上那一個個根本搞不清什么意思的上上下下的箭頭出現,打破了這個家庭的溫馨與寧靜。
“孩子的血象異常,我們會診后覺得孩子疑似白血病,建議你們帶著孩子到上級醫院確診。”
大夫的話讓衣衣媽愣了幾十秒,隨后一遍遍地詢問,大夫只說需要到上級醫院才能確診。她慌張撥打了正在天津打工的愛人張清的電話。得知情況后,張清立馬向工廠領導請假,并于當天17時許趕到了商河老家。
“走!帶孩子去齊魯醫院!”1月18日19時許,一家三口抵達了百公里外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由于沒有病房,當晚把孩子安排到了重癥監護室,第二天轉到了醫院的血液科。”
那晚,夫妻倆一夜未眠。一會兒獨自無聲祈禱著“孩子千萬別是白血病”,一會兒夫妻倆相互安慰著:“咱家沒人得過這個病,咱孩子哪能得上?”
然而,在經過了復查血常規,做了骨髓穿刺后,報告顯示:這個才10歲的女孩終究是無法擺脫命運的折磨,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中危。
一瞬間,夫妻倆覺得天塌了。
“我的女兒一直乖巧懂事,從小到大從來沒讓我們夫妻倆操過心,學習成績優異,一直是班級前三名……怎么會?”在衣衣被確診為白血病后,張清夫妻倆一直不斷問自己。孩子從小的愿望是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像小姨一樣成為一名老師,現在孩子的夢想也隨著病情而蒙塵。
張清還記得在給愛美的女兒說要剃光頭時的猶豫,快11歲的小女孩其實已經從影視作品等渠道了解到剃光頭的原因。
“閨女,爸爸給你換種發型。”
“是因為白血病嗎?”
看著稚嫩的女兒定定地望著自己,張清一時不知該如何開口。沉默了幾秒:“不是的,你不是白血病。只是因為我們現在要打一種藥,后期可能會掉頭發,就不如我們先把頭發剃掉。沒事的,到時候爸爸陪你一起換新發型!然后咱們倆一起買新帽子,一人一個。”
已經懂得了美丑的女孩兒立馬拒絕:“爸爸你別理(發)。”
“沒事,冬天已經過去了,天氣慢慢會熱起來,理光頭還涼快。”
“你別理(發),要不然就不好看了。”10歲的衣衣認為剃光頭并不好看,卻懂事得讓父母將她的一頭長發剃掉,并執拗地不肯讓爸爸也“變丑”。
回憶到此處,大顆淚珠從張清眼眶滑落,繼而是持續了10余秒的沉默。
“孩子太懂事了……”抬起左手抹了抹面頰上的淚水,張清說他有時甚至希望孩子能不要那么懂事。“孩子每次化療都需要做腰穿,特別疼!醫院有個專門給孩子做腰穿的病房,每次一靠近這個病房都能聽到里面的孩子們吱呀亂叫,很少有孩子不哭出聲的,我家孩子卻沒有聲音。”
有一次,在衣衣做完腰穿后,張清抱著她,感受到她明顯往后一縮:“閨女,疼嗎?”
“疼。”小女孩怯怯地點點頭。
“疼為什么不哭?”
沒想到還不足11歲的衣衣告訴他:“哭出來也是疼。”
那一刻,已經37歲的張清甚至不知道該怎么和女兒說話,他覺得小小的女兒竟然有種“忍辱負重”的感覺。最終,他只是說了一句:“傻孩子,該哭還是要哭出來,說不定能分解一下能疼痛。”
張清和衣衣以前的合影
衣衣越是懂事,張清和愛人就越是不忍。每次化療時,衣衣媽總是在醫院里陪著她。張清則在租的小房子里給娘倆準備吃食。
遵照醫囑,衣衣的情況需要高蛋白低脂飲食。張清每次準備食材都特別注意,“干凈是必須的,就連所用的碗筷等也都得用消毒柜消毒。如果吃雞腿的話,必須得把雞皮去掉。吃雞蛋的話,必須把蛋黃去掉。吃豬肉的話,也必須得選最貴的小肋排……說句不怕被人笑話的話,我都37歲了,之前還從沒吃過小肋排。因為孩子的白血病對飲食要求很高,來這里看病的這段時間,我們都讓孩子吃了2次小肋排了。”
可即便是如此精心,小衣衣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她在第二次化療后出現了骨髓抑制期,也就是說,她的各項指標都非常低。
2月18日,張清掛了個專家號,在看到衣衣的情況后,醫生讓衣衣媽帶著孩子先走出診室。“當醫生問我‘你家有幾個孩子’時,我的心猛然下墜。”張清立馬察覺到孩子的情況可能不太好,“醫生跟我說,我家小孩后期可能需要造血干細胞移植。”
躺在醫院病床上的小衣衣
就這樣,張清和妻子的情緒一直起起伏伏。兩個月以來,張清的體重從84公斤變成了75公斤。
作為家里的頂梁柱,隨著持續治療,張清也覺得壓力越來越大。這種壓力來自于孩子的身體狀況,當然,也來自于經濟狀況。
雖然人到中年,張清的家庭經濟情況并不太好。他常年在外打工,如今在天津的一個廠里干活,“一個月四五千塊錢,要照顧一大家子。”張清的愛人在商河老家看著兩個孩子,衣衣10歲,二孩7歲。孩子爺爺、奶奶身體也都不太好。從今年1月18日起,張清一家三口來到齊魯醫院治病,7歲的孩子就被孩子爺爺照顧著。
如今,才進行了兩期化療,衣衣的醫療費用就已經花了20多萬元。孩子的體質又很敏感,每次的化療都會出現不同情況的感染,“醫生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需要50萬以上的費用!如果再加上造血干細胞移植,至少要準備100萬!”
對于一個農村家庭,這是一個天文數字。“想想孩子的以后,想想接下來的醫藥費,生活的苦已經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無論多苦,我們做父母的都可以接受!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讓孩子好起來,給孩子一個多年后擁抱爸媽的機會,不要讓我們喪失生活的希望……”
10歲的小衣衣,在這個年紀,對這個世界還幾乎一無所知。她沒到過很遠的地方,沒見過壯闊的風景,沒讀過讓人著迷的書,沒遇見喜歡的人,沒坐過飛機,沒開過車,沒見過大海、沙漠、雪山……小小年紀卻要忍受骨穿、胸穿、化療等,這種連成年人都無法忍受的折磨。在飽受疼痛后,卻隱忍不哭出聲,她的懂事讓張清夫妻倆心如刀割。
“如果有選擇,我希望生病的是我,而不是孩子。”張清說,自從孩子得了白血病,他和妻子每天都心急如焚,卻絲毫沒有辦法改變什么,覺得很無助。
所以,無奈之下選擇了向媒體求助,希望社會各界的好心人能夠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一家渡過難關,戰勝病魔。讓衣衣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去看看這個世界,好好愛這個世界的每一朵花、每一顆草、每一個人。如果,你想捐獻自己的愛心,可與張清聯系:15801567040(微信同號)。
(注:應患兒家屬的隱私要求,文中患兒及家屬均為化名。)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